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

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
Franz Kafka/法蘭茲 卡夫卡,在我看過他這本《變形記》之前,想到卡夫卡,我會先想到他是個猶太存在主義作家,聯想起村上春樹的著名小說《海邊的卡夫卡》,除此之外,對卡夫卡本身我沒有更進一步認識。

會在誠品買下《變形記》,除了翻閱後感到興趣盎然,主要原因是在看過「隔離島(Shutter Island)」這部電影後,對於劇中提起「卡夫卡的城堡」引起了探索卡夫卡世界的好奇,很想知道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氛圍?所謂的現代主義、存在主義究竟又是什麼?

在極欲得知的情況下,睡前兩小時內我便將這中篇小說閱讀完畢。


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
讀這本書可以連同他的一生一齊閱覽
以下列出維基百科查詢到的卡夫卡生平:

卡夫卡生於捷克(當時屬奧匈帝國)首府布拉格一個猶太商人家庭,是家中長子,有三個妹妹(另有兩個早夭的弟弟),而她們都在第二次大戰時於集中營中死亡。自幼懦弱,膽小,缺少自信,他愛好文學、戲劇,18歲進入布拉格大學,初習化學、文學,後習法律,獲博士學位。畢業後,在保險公司任職。

卡夫卡一生多次與人訂婚,卻終生未娶。菲莉斯與卡夫卡戀愛五年,卡夫卡寫給她的500多封信。1914年5月底,卡夫卡與菲莉斯訂婚,7月解除婚約。1917年7月再度訂婚,1917年9月,檢查出患有肺結核,12月又解除婚約。1919年5月卡夫卡與另一位女子尤里雅訂婚,1920年4月又解除婚約。卡夫卡害怕新婚生活會毀掉他的孤獨感,他在日記裡一再表示「女人們充滿性慾,她們天生不貞潔,調情,對我毫無意義……」「性交是對在一起的幸福的懲罰,儘可能過苦行的生活,比一個單身漢更加苦行,對我來說這是忍受婚姻生活惟一可能的道路。可是她呢?」。

1923年卡夫卡與朵拉熱戀。1924年6月3日,死於肺結核,當卡夫卡的棺木放入墓穴時,朵拉拚命往墳墓裏跳,被在場人員緊緊抱住。

1904年,卡夫卡開始發表小說,早期的作品頗受表現主義的影響。1912年9月22日晚至翌日清晨,通宵寫出短篇《判決》,從此建立自己獨特的風格。生前共出版七本小說的單行本和集子,在生命垂危之時,卡夫卡曾留遺言說「將我的一切手稿銷毀」。死後好友布勞德(Max Brod)違背他的遺言,替他整理遺稿,出版三部長篇小說(均未定稿),以及書信、日記,並替他立傳。

後世的批評家,往往過分強調卡夫卡作品陰暗的一面,忽視其明朗、風趣的地方,米蘭·昆德拉在《被背叛的遺囑》(Les testaments trahis)中試圖糾正這一點。其實據布勞德的回憶,卡夫卡喜歡在朋友面前朗讀自己的作品,讀到得意的段落時會忍俊不禁,自己大笑起來。


以上詳情可(點我)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參考


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
超現實的怪誕情節,人變蟲的不可思議幻境,在真實與逃避心理交錯的苦悶中,人是否真能從中獲得解脫?
卡夫卡所創造的故事,雖然明顯不合常理也不可能發生,但是透過「變形」,卻徹底震撼現實生活中的我去深思那份想要遠離世俗壓力的心情。


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
這並不是一本恐怖小說,也不是什麼奇幻故事
若說這是一個象徵人們畏懼某天不能正常度日的寓言,或許較為貼切

有些時候,當身心不再順利運轉,是否周遭世界會因此停擺?
或許沒有這麼嚴重
或許有些影響、需要一點時間修復
但時間能沖淡一切,終將仍是會被其他人事取代

偶爾想躲避一切的心情,或許有點像卡夫卡戒慎畏怯的一生
轉換心情為文字的方式,也可能像卡夫卡不能停寫書信文章一般......

卡夫卡的世界
展現人生不一樣的面貌
一個每個人不願面對的灰暗面
同時,也有更多獨立和自我相處的思考時刻


閱讀卡夫卡的《變形記》,偶爾將生活中煩亂的壓力拋諸腦後,又有何礙?




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 卡夫卡Kafka《變形記》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上一則:2010‧花蓮金針花2天1夜瘋狂之旅 下一則:LOVE 9999
我要留言: